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学校首页

职业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

职业教育发展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职业教育发展动态 >> 正文



《高职教育发展动态》2023年第3期
日期: 2023-04-20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内部交流资料

高职教育发展动态


2023年第3期(总第34期)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          2023年3月

【高层动向】

1.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在线课程建设推进会召开

2.师资缺口31万!高职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院校动态】

1.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2.实施“双元制”校企合作 凝聚育人合力—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构建“双元引领、三维定向、四方协同”育人体系

【专家观点】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


【高层动向】

1.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在线课程建设推进会召开

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在线课程建设推进会召开

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职成教处处长秦剑臣讲话


3月16日,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在线课程建设推进会在南阳召开。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秦剑臣出席会议。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回顾我省在线课程建设情况,安排部署2023年在线课程建设工作。

会议明确了我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阐述了推进在线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课程建设新形态、新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推进我省在线课程高质量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上,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代表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专家围绕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趋势、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等内容先后作专题报告。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有关负责同志、全省96所高等职业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处处长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2.师资缺口31万!高职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2月22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第五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本次比赛,经网络初赛评选后,来自各个二级学院的9支参赛教学团队入围现场决赛。该学院定期举办教学能力大赛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王国海/摄

“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深化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支撑力量。总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来源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还很突出。”

李孝轩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一直关心职业教育改革问题。他解读说,如果按202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中18∶1的生师比标准测算,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数量缺口约为31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但职业教育教师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供需失衡、教师管理机制改革不深入等问题长期存在,影响和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孝轩提到的问题在民进中央今年向全国两会提交的《关于构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的提案》中有具体体现。民进中央在调研过程中,深入了解到职业教育教师标准体系不够健全这一问题,甚至看到一些地方对《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内在本质精神领会不够准确、不够深入,区域内“双师型”教师认定存在专业性和规范性不足的问题,还有职业学校校长(书记)和教师的职业标准也不够健全。

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供需方面,民进中央发现专门性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量偏少、层次偏低。比如,我国12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每年招收约两万名职教师范生,且都没有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博士学历教师的补充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已先后有6所原本参与高水平职教师资培养的综合性大学或地方师范院校不再培养职教师资。”李孝轩认为,大量传统的操作类技术技能岗位采用数字智能技术,现有中高职院校教师的素养跟不上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除以上两个问题外,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从企业引进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职业学校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大批量进入职校任教的局面。“企业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任教有意愿、有需求,但是制度设计还不完善,渠道需要进一步畅通。”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培养层次已刻不容缓。”为此,许玲建议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设立一批国家级的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中心,统筹引领我国职教师资的培训。

“在职业教育教师管理机制改革的同时,也要构建完善的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体系,构建职业院校校长培训质量评价标准。”许玲建议设置任职资格培训、骨干校长培训、卓越校长培训、名校长工作室等系列层次化的培训体系。推动建立职业院校校长培训课程标准和培训质量标准,建立职业院校校长培训监测平台,实施结果量化与过程质性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将有助于综合判断校长培训的质量。

此外,她认为还要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行业主动参与”的兼职教师管理机制。设立职业院校兼职教师专项基金,建立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本地区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鼓励、吸引企业行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

民进中央建议完善职业学校校长(书记)和教师职业标准。“双师型”认定要规范技能等级证书、技能比赛奖项和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采用。

在师资培训方面,民进中央认为,要尤其关注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将数字工作能力作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的重点,将数字能力框架纳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职教师资建设中存在的老问题、顽固问题,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必须也只能通过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除上述建议外,李孝轩发现,自从2021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支持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解决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他期待,各地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加大投入和引导力度,推动我国职教师资的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善,有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院校动态】

1.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数据融合创新,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现代化。

系统设计,明确升级转型发展方向。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将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并将2023年定为学校数字化升级年,制定《关于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意见》,明确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保障举措。同时,学校成立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学校信息化工作小组,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研究制定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智慧校园”建设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细化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进一步提升工作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深化融合,助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学校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校级筑基、市级提质、省级增效、国家级创优”的在线课程建设机制,加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近三年累计立项建设校级在线课程88门、市级13门、省级19门、国家级2门。继续强化校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应用与共享,累计在爱课程、智慧职教等平台上线课程122门,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中首批上线《物理基础及应用》《运动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等21门课程;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中首批上线数控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2个国家级专业资源库。建设融信息化教学、教学质量评价、优质资源建设、教学设备一体化管理的智慧教室2.0版28间;建设“一大四小”(智能设计与生产、智能管控、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场景体验及虚仿研创中心)五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支撑理虚实一体化教学;建设基于私有云的在线学习中心,规范“黑白名单”制度,杜绝“刷课”“替课”“刷考”“替考”等形式。

业务驱动,服务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学校深度聚焦师生关切,基于学校“五全智慧校园”建设,加大教学数据治理力度,进一步梳理和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深度对接学校“一站式服务大厅”,上线“移动智慧教务”,通过常规教学过程一网通查、常规教学业务一网通办,形成全链条贯通、全时空服务的业务自流转服务模式,推进人才培养、管理决策、综合服务的智慧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师生体验感和满意度。升级教务管理系统,采用云计算技术,集查询、预约和绩效考核等功能于一体,服务师生各类实践类教学。同时打造毕业设计全流程管理平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题双选、线上线下结合指导、评阅指标公开透明等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助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快推动数据共享互联,打通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系统推进数据治理,从全校层面规范数据建设标准,做好数据清洗、推动数据互通,打通信息壁垒、消除“数据孤岛”,建立一体化数据标准,有效做到“一数一源”。打造师生“个人数字档案”数据工程,实现了人事数据、教学数据、科研数据、学生数据等10余个部门数据贯通,形成数据服务“个性化”“集中化”创新服务体验,整体推进教育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实施“双元制”校企合作 凝聚育人合力—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构建“双元引领、三维定向、四方协同”育人体系


1982年,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试点。一路走来,学校实施“双元制”校企合作,开办高质量“订单班”,推进学习领域教学改革,做好“三全育人”工作,推动教育教学同频共振,逐步形成“双元文化”引领、“三维管理”定向、“家校社企”四方协同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坚持“以生为本”理念,构建“一体贯通”德育格局

一是党管全局,组织贯通。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由党委书记、校长任主任,分管校领导为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分管德育工作,形成“党建引领,支部书记分管,全体党员参与”的德育管理团队,健全德育工作管理制度,为“三全育人”工作提供坚强组织和思想保障。

二是思政为重,体系贯通。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将思政元素融入学校重点工作,构建“大思政”体系;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力,同向同行;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带头上党课、团课及思政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体系。

三是全面发展,德技贯通。坚持立德树人,“五育融合”,推动全过程育人。构建德育统领,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贯通的综合评价系统,评价指标包括五大项、20个一级指标、89个二级指标,形成学生“实时画像”,重视评价结果运用,设置预警提醒,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实施特色德育工程,打造“本土双元”育人文化

中德合作是学校办学特色之一,“本土双元”育人文化是学校特色德育工程,引领“三全育人”工作走向深入。

一是“本土双元”培养国际视野。国际艺术家面对面,中外同学同绘文化墙、同跳德国舞,将国际元素融入学校育人文化。学校有210名学生参加歌德学院的德语夏令营,有113名学生分6批赴奥地利职业学校参与交流活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二是“本土双元”培养职业素养。学校将合作企业BSH、威能等“卓越品质”“以人为本”的价值文化追求与企业精神融入“大德育”课堂,每年开展一期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教室文化布置大赛”,在日常学习中融入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育。

三是“本土双元”培养工匠精神。学校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为学生专业发展立标杆、树榜样。在66个社团中,专业类社团有15个。从课上到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

四是“本土双元”培养感恩情怀。学校以资助育人、志愿服务等活动实施感恩教育。通过跟踪助力、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受资助学生。5年累计有150个团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养老院孤寡老人等20多个项目,达到8000人次。

强化基础能力提升,夯实“三维定向”管理基础  

一是基础维度:定身心健康成长向。学校建有“心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任心理健康教师两名、持证教师89名;每周开设心理活动课两课时,16小时以上心理咨询值班;每学期校级活动课12节,不少于一次线上家长课堂;每年心理健康节,参与人数达4500人次以上。体育文化节等九大文化节活动贯穿全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规范维度:定行为习惯养成向。学校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班主任—值班教师”结对班级管理制度,全员参与班级常规管理,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三全育人”格局;实施“日、周、月常规”“六关安全教育”等专项教育,倡导“遵规守矩,做彬彬有礼高职校人”。

三是拓展维度:定生涯规划发展向。学校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拥有12名专兼职生涯导师,每年开展一届职规赛。近3年,学校开设50余个“大创班”,开发两本技能创业校本教材,建设线下“众创空间”及线上“创客MALL”平台;每学期开展两期以上创客沙龙,创业教育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规划课题于2020年结题。

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凝聚“四方协同”育人合力

发挥“家校社企”力量,实施“一主两翼”校委会制度,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和事项;发挥合作企业及四个专业学院优势,实行学生“半实体”制,利用企业管理和导师优势,开展职业理想与职业素养教育;成立“家长成长学校”,定期向家长发布课程,成为常规管理的重要合力。“双元引领、三维定向、四方协同”的“三全育人”体系提升了学校现代化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10年来,学校专业社团共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金牌97枚,轨道交通社获得该领域项目省赛“四连冠”,获得2022年江苏省“互联网+”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一等奖两项,作为“挑战杯”中职校省赛金奖晋级国赛。学校德育工作获得“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先进校”“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专家观点】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部署为统领,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基点,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革新职业教育理念,破解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瓶颈,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撬动教育综合改革,对统筹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新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顶层设计

编辑部:《意见》是新时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战略规划,具体提出了哪些新主张?

陈子季:《意见》破除了“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直击改革实践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判断,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是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但绝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意见》重申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这对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视,消解职普分流带来的教育焦虑有重大作用。

二是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更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当下,部分职业院校之所以难以办出特色,多半是因为学校教学与职业需求结合得不紧密。“教”唯有与“职”,或者说与“产”不断互动、深度融合方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意见》直面产教融合中的堵点问题,坚持系统思维,提出了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制度设计,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三是职业教育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更加注重支撑新发展格局。《意见》立足新发展格局,在国内国际两个场域谋划部署职业教育发展。一方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另一方面,立足区域优势、发展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机制,使我国职业教育从“单向引进借鉴”走向“双向共建共享”,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

四是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更加注重统筹三教协同创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二者不是平行更不是对立的。《意见》在巩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各种教育类型优势互补、交叉融合,服从、服务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共同目标,服从、服务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伟大事业。

五是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参与。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是一项集成工程,核心力量是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合作的发展机制,核心目标是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参与办学格局的转变。《意见》从办学形式和内容上做出新部署,鼓励支持地方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引领。

编辑部: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职业教育政策,相比之前的文件,《意见》着重解决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陈子季:新时代以来的10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职业教育,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文,高位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工作。这些政策文件,不仅战略定位越来越突出,而且实践要求越来越明确。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主要是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和改革蓝图。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对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框架、重点任务、进度安排。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上升到立法层面。这次的《意见》,实际上是对体系建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概括起来就是用系统化设计、工程化推进、协同化作战的思路,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理念的问题,即如何看职业教育。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真正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让不同禀赋的学生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找到适合的教育,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和空间。为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发展路径的问题,即如何干职业教育。就是要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规律,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以推进职普融通为关键点,以促进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需求驱动、开放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塑职业教育生态,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改革重心和服务场域的转变。

三是主体责任的问题,谁来干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能简单理解为职业学校办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彻底扭转职业教育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既要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也要统筹考虑宏观中观微观,还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组织制度优势。基于此,这次《意见》将改革的基座落在区域性、行业性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四梁八柱就是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开辟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构建央地良性互动、协同推进的有效机制,最终把职业教育升级为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影响、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战略资源。

二、扎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大举措

编辑部:《意见》中提出了三大战略任务,在这三大战略任务中是如何体现您刚才提到的新主张的?

陈子季:《意见》提出了三大战略任务,可以概括总结为“一体”“两翼”。

“一体”,即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这是改革的基座。具体来讲,就是要围绕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选择有迫切需要、条件基础和改革探索意愿的省(区、市),在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等方面改革突破,以点上的改革突破带动面上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优化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

“两翼”,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是改革的载体。一方面,支持省级人民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联合体,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实行实体化运作,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优先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

编辑部:您刚才提到的两翼:“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陈子季:联合体和共同体,都是教育和产业互补互融、共生共长的载体,从建设原则上都是要做到必问产业、必问企业、必问应用,都是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但是两者在建设主体、服务面向和改革重点上各有侧重。市域产教联合体,重点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由地方政府牵头,是区域性的,重在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整合各类资源,有效推动各类主体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促进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和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重点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由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共同牵头,是跨区域的,联合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汇聚产教资源,发挥行业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引领和指导作用。

编辑部:《意见》提出的五项重点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什么?具体是如何考虑的?

陈子季:五项重点工作主要是针对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困境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的自立自强。

一是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围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亟须专业领域,组建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核心能力建设专家团队,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遴选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制定新一轮高职“双高计划”遴选方案和中职“双优计划”实施意见,遴选建设一批高水平中高职院校和专业。

二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头部企业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指导各地制定省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实施办法。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遴选一批高校开展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定向培养。实施职业学校名校长名师(名匠)培育计划,打破“职”“教”界限,采取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方式,吸引行家里手到职业学校任教。

三是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启动高水平实践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政府搭台、多元参与、市场驱动,对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分类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学校实践中心。

四是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一些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读职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职校的升学及成才通道相对较窄。要让职业教育的上升空间越来越宽广,让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吸引力越来越强劲,就必须让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通起来、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通起来。《意见》提出,支持各省因地制宜制定职教高考方案,制定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指导意见,构建从中职、高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贯通培养的新路径,初中毕业生通过中考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或五年制高职教育;中职、普通高中毕业生通过职教高考接受专科高职教育、职业本科教育或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可以通过普通高考接受普通高等教育;专科高职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接受职业本科教育或应用型本科教育;符合条件的专科高职毕业生和职业本科毕业生可以通过研究生招生考试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形成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机制。

五是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持续办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动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最终将职业教育打造成国际合作的战略资源。启动高水平国际化职业学校建设项目,遴选一批国际化标杆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优质教学资源。

编辑部:近年来,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学生成才成长通道的问题非常关注,《意见》也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在具体工作推进上是如何考虑的?

陈子季:《意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举措。一是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结构布局,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探索发展综合高中,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同时支持高水平大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二是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三是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进一步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由各地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中统筹安排招生计划。四是打通高职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完善本科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专门办法,建立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

这些举措释放出的强烈信号,充分表明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特色鲜明的一种教育类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既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还可以先就业再升学,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多样化、多途径成长成才的通道。下一步我们要持续拓展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同时支持地方进一步创新。比如,支持高水平大学联合重点行业企业招收在生产一线有一定工作经历、特别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以校企合作项目制方式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总之,要为不同阶段、不同教育类型设计转换通道,让学生能够根据兴趣、能力和自身发展情况在就业和升学中实现多次选择,也给企业在职职工提供再学习、再提升的机会。



版权所有: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