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交流资料
高职教育发展动态
2024年第9期(总第52期)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 2024年9月
【高层动向】
1. 教育部:大力支持企业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
2.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打造一流职教师资队伍
【院校动态】
1.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协同打造人才培养新范式
2.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多措并举 打造职教创新团队
【专家观点】
如何拓展职教“金师”培养新路径
【高层动向】
1.教育部:大力支持企业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
(2024-08-30 来源:国新网)
8月2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谈及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时,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介绍,将大力支持企业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
王嘉毅说,近些年,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制度建设方面,出台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印发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修订颁布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职教师资建设的制度不断健全。
在体系建设方面,校企共建213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校长培训基地,建设202个全国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持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行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修”四级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不断完善。
在项目推进方面,启动实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实施80个职教国培示范项目,建设51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发布1792个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同时组织教师到德国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研修,为职教师资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王嘉毅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突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健全教师准入制度和资格体系,优化专业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认定,夯实职教师资建设基础。
二是健全培养培训体系,支持高水平大学与高等职业院校、企业联合开展职业教育教师一体化培养培训,优化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善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提升职教师资能力素质。
三是加强示范项目引领,创新实施职教国培示范项目,推进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培育名师名匠名校长,持续推动教师国际交流合作,引领职教师资专业发展。
四是优化校企互聘机制,推进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优化职教教师协同发展网络,完善从行业企业引进人才机制,大力支持企业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
2.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打造一流职教师资队伍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09月10日)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方面深刻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024年8月6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应当具备的核心品质,教育家精神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工匠之师”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理想信念铸就师魂,以道德情操涵育师德,以育人智慧提升师能,以躬耕态度锤炼师风,以仁爱之心端正师行,以弘道追求坚守师道,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潜心读书、精心育人”的生动实践和创标杆、建一流的干事实效。
以教育家精神担当初心使命
铸造爱国敬业的忠诚之师
教育家精神之可贵,首先体现在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的担当和对“修齐治平、兴亡有责”家国情怀的传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建校45年来,为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勇担教育强国使命的职教师资,他们奋战在全国6000余所职业院校任教,8000余名优秀毕业生成为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从建校伊始,学校就把“爱国敬业”置于校训之首,引导师范生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引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为己任,将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刻进师生之基因,融入事业之发展。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必将在学校培养的一批批职教师资和他们所培养的一代代技能人才中永续传承、发扬光大。
以教育家精神滋养高尚师德
塑造精心育人的模范之师
精神状态关乎教师形象,更关乎教育强国建设成败。教育家精神的意义在于传承、生命在于践行。要引导广大教师胸怀“国之大者”,争做“大国良师”,为教育强国建设团结奋斗、砥砺耕耘。学校用教育家精神“典范榜样”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激发广大教师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看齐意识,坚持把“潜心读书、精心育人”与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合,打造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教师师德涵育体系,引导师生在职教报国、教育强国的伟大事业中锤炼过硬品质与高尚师德。在一流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坚持“德技并重、以德为先”,把“精益求精”注入“工匠之师”的灵魂,把“精心育人”视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圭臬。学校师德师风“严”的基调持续形成,师德师风“好”的态势持续巩固,师德师风特色化、系统化建设模式逐步形成。
以教育家精神涵育特色文化
锻造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师
教育家是所有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最高追求和终极目标。教育家精神是对全体教师提出的共同要求和发展期待,是教师发展的标杆、丰碑与灯塔,教育家要具备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建校45年来,学校以打造全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标杆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己任,厚植尊师重教文化,构建以爱国敬业为重要引领,以精心育人为根本追求,以工匠精神为重要特色,以行知园、炎培园、班墨园和校史馆“三园一馆”为主要载体的职业技术师范文化体系,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德、以文强教,引导教师始终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创新竞进、永争第一。
以教育家精神砥砺奋进之志
打造善作善成的精锐之师
教育家精神中的“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体现了笃行实干的价值导向与要求。学校从“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到理实一体、双师双能的培养模式,无不体现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教师对“笃行”的价值追求和“实干”的奋斗底色。学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围绕“职业教育+”机械、电子、信息、汽车“1+4”学科链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引导教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以申博攻坚和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为重要契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做优做强世界职教大会成果转化与研究中心、全球职教发展智库和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推动中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走向世界,引导教师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抓好特色化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在天津市劳动教育“两中心一联盟”“三种精神”研学基地等平台作用,引导教师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在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
砥砺职教强国志,奋楫扬帆正当时。学校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全体教师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感召、示范下,把“潜心读书、精心育人”作为永恒追求,让“爱国、敬业、团结、创新”的校训代代传承,推动学校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奋进之路上,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院校动态】
1.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协同打造人才培养新范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9月13日)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瞄准未来产业发展,与区域内高端装备制造头部企业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实施“智造蓝领”精英定制专班项目,通过“双主体联动、三角色转换、四链条耦合”,构建定制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融合虚实场景,导入实训项目,创设教学资源,打造了实战化的实践创新实训基地;让学生明确职业规划、强化价值认同、提升实践技能,培养了一批创新型、技能型人才。
项目驱动,精英定制,开启产教深度融合新篇章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蓝图的稳步推进及企业对“智转数改”的实际需求,企业界对既精通先进制造技术又具备高度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蓝领精英的渴求愈发强烈。在此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成为破解人才供需矛盾、培育契合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关键路径,对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协同发展机制,与中集集团于2023年4月正式启动“智造蓝领”精英定制专班项目。中集集团前瞻性地聚焦未来产业的蓬勃兴起,致力于构建一支层次分明、创新能力卓越的技能型人才梯队,选派高级工程师与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携手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绘制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蓝图,力求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对接。
高效协同,紧密耦合,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与中集集团两个主体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双方通过定期交流、联合授课、共同研发等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契合。通过校企协同联合培养,实现学生由学习者到实践者,再到能够提出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的创新者的三个角色的转换。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促进了“岗位链、课程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耦合,使岗位要求与课程内容、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之间形成有效的映射关系,建立“双主体联动、三角色转换、四链条耦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一个高效协同、紧密耦合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将虚拟仿真技术与现实物理环境有机结合,开发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室、生产线或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无风险的环境中进行复杂操作和决策练习。通过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双向指导,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教学过程,结合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深刻体会工作流程和技术要点,再进行真实环境的实战化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实训项目,开发或整合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工具和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了一个集虚实融合、项目导向、丰富资源于一体的实践创新实训基地。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假设,提出创新工艺流程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成果转化,培养他们敢想敢干的创业精神。
双向循环,文化铸魂,开辟职业价值认同新路径
学校与中集集团精心设计、联合部署,邀请来自中集南通特箱、中集环科、中集能源等领域的资深人力资源经理,在现场进行专题演讲并安排实地考察,全方位展现了中集集团雄厚的企业实力、优秀的科技成果、严谨的科学管理以及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激发了学生对企业的职业向往与归属感。通过需求对接,校企导师依据每名学生的兴趣偏好、专业特长及个人愿景,量身定制职业规划指导方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中集集团这片沃土上,拥有宽广的成长空间与职业前景,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成功吸引了众多优秀学子踊跃加入。订单班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坚实基础上,创新性地融入强化企业关键技术能力的特色课程与培养职业素养的精进训练,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知识体系。将企业“用户至上,品质为先”的核心理念、“创新、创造、创业”的不懈追求以及“诚信、担当、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教学每一个环节,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学生的心田,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视野,更在潜移默化中坚定了他们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信心,促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与能力锻造的过程中,经历从理性认知到情感共鸣,再到由衷热爱的深刻转变,提高个人成长与企业精神的契合度,实现飞跃式成长。
示范引领,奖学励志,激活青年学子成长新动能
为彰显企业精神,发挥榜样力量,中集集团捐赠20万元专项培养经费,校企双方携手共创“智造蓝领”成长基金奖学金计划,旨在表彰在思想品德、纪律遵守、实践技能等维度表现杰出的定制专班学生。该计划精心设计了奖学金,优秀带教师傅奖、杰出企业辅导员奖及卓越学校辅导员奖,全面覆盖教学与实践的各个环节。奖学金的设立,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工作深切关怀与高度重视的体现,它如同灯塔般照亮了青年学子前行的道路,激励他们矢志不渝地扎根一线、精研技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矢志不渝地追求卓越,共创美好未来。
通过订单班培养,学生不仅掌握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制造相关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能,还提升了产品设计与制造的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和制造技术,开发出具有智能化功能的产品,其中一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创新成果转化,在2023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订单班全体学员顺利通过了上岗考核,获得中集集团各企业的一致认可。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中集集团的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制造业“智改数转”青年技能型人才方面成效显著,为智能制造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我国高端装备智造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未来,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将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江苏“1650”产业体系建设,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满足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多措并举 打造职教创新团队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9月20)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建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共同愿景,聚焦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领域,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提升为重点任务,助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致力于建成示范引领、协同创新、促进改革的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引培并举、重点支持、强优补短、螺旋式提升,打造“名师大师”教师队伍。按照“引培并举、重点支持、强优补短、螺旋式提升”的团队建设思路,打好“组合拳”,用好“政策包”,重点引进、培育省级以上技术技能大师和教学名师,重点支持其引领团队开展高水平技术研发和教学改革项目;对照教师五个阶段能力标准,找准团队教师能力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国内外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和教学实践,实施教师发展诊断改进,强优补短,实现教师能力螺旋式上升。团队现拥有山东省教学名师2名,享受山东省政府部门津贴专家1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齐鲁首席技师3名,淄博市金牌工匠、淄博市优秀教师等6名;建设山东省工业自动化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山东省姜和信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
理念引领、模块重构、数字赋能、协同教学,开展高水平教育教学改革。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创新基于职业能力耦合清单的“课证融通”模块化课程开发路径,科学融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学,按照纵向深化、横向拓展的复合模式,重构了“基本技术技能、单项技术技能、复合技术技能、岗位综合技术技能”4个阶段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评价、实训条件全方位、全过程数字赋能;发挥企业大师和专任教师协同、线上和线下协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的“三协同”优势,实施团队教学、辅助教学、补充教学3种协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近年来,团队成员立项教育部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虚拟仿真专项课题等国家级别课题3项、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8项,获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理论指引、机制创新、校企协同、务实求真,开发高质量教学资源。创新“筛·解·定·转·整·拓”产业资源转化生成教学资源“六步法”路径,即:“筛”选、获取生产实践项目资源;团队协同进行岗位生产实践项目分“解”;根据引进标准要求确“定”引进工作任务;引进的工作项目,融合序列化、课程语言“转”化,开发形成一批教学项目;将若干教学项目“整”合为模块化课程;以教学项目为核心,“拓”展开发成活页教材、教案、视频、虚拟仿真等模块化教学资源。“六步法”研究成果在数十所院校实施推广应用,得到国内众多专家的认可。团队联合产业企业将智能棒材加工、水晶礼品智能工厂等企业生产项目转化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项目,增加了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等新内容,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5门;校企合作编写项目化、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6本;引进德国西门子培训包、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软件EASY-ROB资源包。转化与引进多措并举,打造多维立体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搭建平台、集成资源、科教融汇、反哺教学,提升团队科研能力。团队注重科研研发和转化平台建设,牵头成立了淄博市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山东省姜和信技能大师工作室、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团队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支撑。与行业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集成各路资源,针对产业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把握装备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重点围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机器视觉应用、工业互联网应用、机器人系统维护等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研究,引导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提升专业配套供给服务能力。近年来,先后获批山东省教育部门、淄博市科技部门等市级以上纵向科技项目6项,完成各类横向课题10余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虚实结合、“四位一体”,建设高水平社会服务平台。依托工业智能控制技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与上海发那科、山东栋梁等企业深度合作,建有机器人系统实训室、EASY-ROB机器人仿真实训室、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训室、智能工厂实训室等,获批教育部门“1+X”证书试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主持建设淄博市工业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高水平实践实训平台可满足“实践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的“四位一体”需求。
【专家观点】如何拓展职教“金师”培养新路径
(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09月10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培育一批“金师”是职业质量提升的关键任务。如何拓展职教“金师”培养路径,不断提高教师职业能力,是我们面对的一项紧迫课题。
建设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加速“金师”涌现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的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构建技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产业深度对接,教师创新团队确保教学内容紧跟行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引领教学模式创新,如项目式学习和模块化教学,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同时,教师创新团队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助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地区差异,并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参与政策制定,整体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引导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这一综合性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教师个人与团队能力的提升,还深刻影响着教学实践、科学研究、政策导向等多方面的革新,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是由多领域、多专业的教师组成的高水平教学与研究集体,通过团队协作,能够整合跨学科资源,解决教学中的复杂问题,共同开发新型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职教“金师”是职业教育教师中的佼佼者,在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师德师风等方面树立了高标准的典范,且作为团队中的核心成员,能够以其个人的卓越能力带动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而团队则为“金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资源,支持他们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与“金师”的培养相辅相成,通过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可以加速“金师”的涌现,而“金师”的成长又进一步强化了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示范作用。在此过程中,“平台搭建”和“能力提升”两个因素至关重要。
集聚高水平教研平台,构建科教融汇新生态
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打破了教育与科研的界限,为教师队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方向,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关键策略,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质量、促进产教融合及构建创新型国家均具有深远意义。在职业教育领域,科教融汇不仅意味着教师需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还需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技术应用和创新思维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从而培养出既懂理论又精于实践的高技能人才。这种模式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以笔者所在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例,其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结合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影视动画专业群建设,依托市级示范性职教集团重庆数字创意职教集团,紧跟“技术+艺术、文化+科技、科技+创意”数字创意产业前沿发展趋势,聚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创新三大领域,针对教学创新团队“科研与教学的融合程度有待深化、教师能力提升路径不够明晰”两个具体问题,按照“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思路,与地方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共建移动新媒体产业学院、数字创意技术技能服务中心等,并依据布鲁姆认知层次理论,对团队教师能力培养进行精心设计,形成“教学出题目、科研做转化、成果进课堂”的科教融汇良好闭环。
优化教师能力提升路径,打造五大核心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构成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体系,每一维度都不可或缺,共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中核心能力群是“双师型”教师职业素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能力,是满足时代发展及社会需求的成长性职业能力,对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及社会服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包含但不局限于学习能力、技术应用研究能力(数字化能力)、实践能力、科教融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维度,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支撑起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基础。
其中,学习能力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基石,在快速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教师需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保持个人知识结构的前沿性和时代性,以便将最新成果融入教学,满足学生对新知的渴望;技术应用研究能力强调教师应具备的科研素养,不仅限于基础理论研究,更侧重于应用研究与教学研究的结合,通过科研活动,教师能深化对专业的理解,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教育效果;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具备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能够设计并指导学生参与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与提升,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科教融汇能力体现为教师能够将科学技术创新、科研成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这意味着教师应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数字化教学资源、虚拟现实技术等创新教学方式,同时能够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前沿的科技知识与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则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关键,这要求教师勇于尝试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如采用项目式学习、模块化教学、翻转课堂等,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创新,培养其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此,笔者所在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紧跟数字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教师掌握新岗位、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步伐,梳理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核心能力,以团队整体发展需求和教师个人成长需求相统一为原则,按照“认知(学习能力)—研究(技术应用研究能力)—实践(企业实践能力)—融汇(科教融汇能力)—创新(创新能力)”五个阶段,通过职业化课程标准、模块化课程、活页式教材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团队教师学习能力,依托非遗数字化研究所等大师传帮带等方式,提升团队教师技术应用研究能力,通过实施“进企业、做项目、跟培训”计划,提升团队教师实践能力。